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2019 二維碼
100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的公告 現批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1348-2019,自2020年8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3.2.1、3.2.8、3.3.4、4.3.5、4.7.3、4.10.1、7.2.4、7.4.6、7.5.2、7.6.3、8.1.6、9.4.5、11.2.3、11.2.4、11.8.8、12.4.10、12.4.14、12.5.8、13.4.6、13.7.6、14.4.3、14.9.4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行業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同時廢止。 本標準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戶網站(www.mohurd.gov.cn)公開,并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筑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9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 51348-2019 Standard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 GB 51348-2019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施行日期:2020年8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公 告 2019第314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 現批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 51348-2019,自2020年8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3.2.1、3.2.8、3.3.4、4.3.5、4.7.3、4.10.1、7.2.4、7.4.6、7.5.2、7.6.3、8.1.6、9.4.5、11.2.3、11.2.4、 11.8.8、12.4.10、 12.4.14、12.5.8、13.4.6、13.7.6、14.4.3、14.9.4 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行業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 16-2008同時廢止。 本標準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戶網站(www.mohurd.gov.cn) 公開,并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筑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前言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3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3〕6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 16-2008進行了修訂。 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縮略語;3.供配電系統;4.變電所;5.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及電氣測量;6.自備電源;7.低壓配電;8.配電線路布線系統;9.常用設備電氣裝置;10.電氣照明;11.民用建筑物防雷;12.電氣裝置接地和特殊場所的電氣安全防護;13.建筑電氣防火; 14.安全技術防范系統;15.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系統;16.公共廣播與廳堂擴聲系統;17.呼叫信號和信息發布系統;18.建筑設備監控系統;19.信息網絡系統;20.通信網絡系統;21.綜合布線系統;22.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衛生;23.智能化系統機房;24.建筑電氣節能;25.建筑電氣綠色設計;26.弱電線路布線系統。
本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 由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沈陽市和平區光榮街65號,郵編:110003)。 本標準主編單位: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金元 孫 蘭 成 彥 郭曉巖 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丁 杰 王 勇 傅慈英 丁宏軍 1 總則 2 術語和縮略語 2.1 術 語 2.2 縮略語 3 供配電系統 3.1 一般規定 3.2 負荷分級及供電要求 3.3 電源及供配電系統 4 變電所 4.1 一般規定 4.2 所址選擇 4.3 配電變壓器選擇 4.4 主接線及電器選擇 4.5 變電所形式和布置 4.6 35kV、20kV、10kV 配電裝置 4.7 低壓配電裝置 4.8 并聯電力電容器裝置 4.9 所用電源及操作電源 4.10 對土建專業的要求 4.11 對暖通及給水排水專業的要求 5 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及電氣測量 5.1 一般規定 5.2 繼電保護的基本規定 5.3 配電變壓器保護 5.4 20kV或10kV線路保護 5.5 35kV線路保護 5.6 35kV、20kV或10kV母線分段斷路器保護 5.7 并聯電容器保護 5.8 10kV異步電動機(電動機容量<2MW)保護 5.9 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 5.10 應急柴油發電機組與正常電源的切換 5.11 數字式綜合保護裝置 5.12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5.13 二次回路 5.14 中央信號裝置 5.15 電氣測量 5.16 電能計量 6 自備電源 6.1 自備柴油發電機組 6.2 應急電源 6.3 不間斷電源 7 低壓配電 7.1 一般規定 7.2 低壓配電系統 7.3 特低電壓配電 7.4 導體選擇 7.5 低壓電器的選擇 7.6 低壓配電線路的保護 7.7 低壓配電系統的電擊防護 8 配電線路布線系統 8.1 一般規定 8.2 直敷布線 8.3 剛性金屬導管布線 8.4 可彎曲金屬導管布線 8.5 電纜橋架布線 8.6 剛性塑料導管(槽)布線 8.7 電力電纜布線(卻表格,未整理) 8.8 預制分支電纜布線 8.9 耐火電纜和礦物絕緣電纜布線 8.10 母線槽布線 8.11 電氣豎井內布線 8.12 鋁合金電纜布線 8.13 照明母線槽布線 9 常用設備電氣裝置 9.1 一般規定 9.2 電動機 9.3 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 9.4 自動旋轉門、電動門、電動卷簾門和電動伸縮門窗 9.5 舞臺用電及放映設備 9.6 醫用設備 9.7 交流充電樁 9.8 其他用電設備 10 電氣照明 10.1 一般規定 10.2 照明方式與種類 10.3 照度水平與照明質量(缺表格) 10.4 應急照明 10.5 照明光源與燈具 10.6 照明供電與控制 10.7 景觀照明 11 民用建筑物防雷 11.1 一般規定 11.2 建筑物的防雷分類 11.3 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雷電防護措施 11.4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雷電防護措施 11.5 其他防雷保護措施 11.6 接閃器(缺表格) 11.7 引下線 11.8 接地網 11.9 雷電電磁脈沖防護(缺表格) 11.10 防雷裝置的材料要求(缺表格) 12 電氣裝置接地和特殊場所的電氣安全防護 12.1 一般規定 12.2 交流電氣裝置接地的范圍 12.3 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和接地電阻 12.4 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和基本要求 12.5 接地裝置 12.6 通用用電設備接地 12.7 保護等電位聯結 12.8 屏蔽接地及防靜電接地 12.9 智能化系統接地 12.10 潮濕場所的安全防護 13 建筑電氣防火 13.1 一般規定 13.2 系統設置 13.3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 13.4 消防設施聯動控制設計 13.5 電氣火災監控系統設計 13.6 消防應急照明系統設計(缺圖) 13.7 系統供電 13.8 線纜選擇及敷設 13.9 非消防負荷線纜與通信電纜的選 14 安全技術防范系統 14.1 一般規定 14.2 入侵報警系統 14.3 視頻監控系統 14.4 出入口控制系統 14.5 電子巡查系統 14.6 停車庫(場)管理系統 14.7 樓宇對講系統 14.8 傳輸線路 14.9 安防監控中心 14.10 安防綜合管理系統 14.11 應急響應系統 15 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系統 15.1 一般規定 15.2 有線電視系統設計原則 15.3 有線電視系統接入 15.4 衛星電視接收系統 15.5 自設前端 15.6 HFC接入分配網 15.7 IP接入分配網 15.8 傳輸線路選擇 16 公共廣播與廳堂擴聲系統 16.1 一般規定 16.2 公共廣播系統 16.3 廳堂擴聲系統 16.4 設備選擇(缺公式) 16.5 設備布置(缺公式) 16.6 線路及敷設 16.7 控制室 16.8 供電電源、防雷與接地 17 呼叫信號和信息發布系統 17.1 一般規定 17.2 呼應信號系統設計 17.3 信息引導及發布系統設計 17.4 時鐘系統設計 17.5 設備選擇及機房 17.6 供電電源、防雷與接地 18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 18.1 一般規定 18.2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網絡結構 18.3 管理網絡層 18.4 控制網絡層 18.5 現場網絡層 18.6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軟件 18.7 現場儀表的選擇 18.8 冷熱源系統監控 18.9 空調及通風系統監控 18.10 給水與排水系統監控 18.11 供配電系統監測 18.12 照明系統監控 18.13 電梯和自動扶梯系統監控 18.14 建筑設備一體化監控系統 19 信息網絡系統 19.1 一般規定 19.2 網絡系統設計原則 19.3 網絡系統邏輯設計 19.4 網絡系統物理設計 19.5 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 19.6 網絡服務器選擇 19.7 網絡互聯設計 19.8 網絡應用規劃 19.9 無線局域網絡 20 通信網絡系統 20.1 一般規定 20.2 信息接入系統 20.3 用戶電話交換系統 20.4 數字無線對講系統 20.5 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 20.6 甚小口徑衛星通信系統 20.7 數字微波通信系統 20.8 會議系統(缺圖) 20.9 多媒體教學系統 21 綜合布線系統 21.1 一般規定 21.2 系統設計(缺圖) 21.3 系統配置(缺圖) 21.4 系統指標 21.5 設備間及電信間 21.6 工作區設備 21.7 線纜選擇和敷設 21.8 接地 22 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衛生 22.1 一般規定 22.2 電磁環境衛生(缺圖表) 22.3 供配電系統的諧波防治(缺圖表) 22.4 電子信息系統的電磁兼容設計 22.5 接地與等電位聯結 23 智能化系統機房 23.1 一般規定 23.2 機房設置 23.3 機房設計與布置 23.4 環境條件和對相關專業的要求(缺圖表) 23.5 機房供電、接地及防靜電 23.6 消防與安全 24 建筑電氣節能 24.1 一般規定 24.2 供配電系統節能設計(缺公式) 24.3 電氣照明的節能設計 24.4 動力裝置的節能設計 24.5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節能設計 24.6 其他 25 建筑電氣綠色設計 25.1 一般規定 25.2 光伏發電系統(缺公式) 25.3 導光設備 25.4 能效監管系統 26 弱電線路布線系統 26.1 一般規定(缺表) 26.2 園區綜合管道(缺表) 26.3 園區配線設施 26.4 建筑物引入管(缺表) 26.5 建筑物內配線管網 26.6 建筑物內配線設施
文章分類:
行業政策
相關文章
上一頁
1
下一頁
|